About me

我的相片
I'm a web and software developer from Kaohsiung, Taiwan.
I design and implement user interfaces, also contribute to open source projects.
http://penkia.net/portfolio

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

再談介面革命

前言


這是篇立論不足, 主觀武斷的文章, 主要目的是廣告. XD

我們都知道使用者積習難改, 應該說人類天生就抗拒改變 (想想看要戒菸有多困難). 那要怎麼點燃介面革命之火呢?

"模仿" 看起來可以解決問題, 比如說把你的系統弄得很像 Windows 98? [1] 但任何的模仿都無法完全相同, 只要你的運作模式有一點點不符合預期, 對使用者而言這就是個壞介面.
[1] http://www.csg.is.titech.ac.jp/~kourai/qvwm/gallery-en.html

例外


其實有三種類型的人不太在乎作業系統的桌面環境:
  • 專業軟體使用者 -
    比如說 Photoshop, 這整個應用程式就是他們的世界.
  • 遊戲玩家 -
    這也不用多說, 遊戲的內容會建構出他們自有風格的介面.
  • 提款機/數位資訊站操作者 -
    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.
為甚麼沒有人開班授課教你怎麼操作 7-11 的 ibon, 路邊的 ATM 或買捷運車票? 因為他們不特別難用, 學習門檻很低.
(題外話, 中x信託的提款機不算, 餘額查詢跟捐款居然放在一起, 太陰險了)

特點

這些機器有哪些特別的性質可以套用進桌面環境呢?
  • 用途單純, 通常只有單一目的
    這也許是 Desktop 和 ATM 之間最大的差異, 畢竟電腦要處理的資訊實在太多. 但仔細歸納仍然可以找出最常用的功能, 姑且就稱之桌面的 80/20 法則吧.
  • 按鈕巨大, 反應明顯, 敘述簡短, 可以探索並且有反悔的機會
    這幾句簡短帶出了一些設計使用者介面的良好準則, 這些機器大致都符合.
  • 使用活動式規劃 (Activity Based Planning) 的選單
    什麼是活動式規劃呢? 大意是列出你可能會達成的活動, 並使其盡可能簡單. [2]
[2] http://www.joelonsoftware.com/uibook/chapters/fog0000000065.html

因此, 我提出了一個桌面環境的概念:

Kiosk as a Desktop


目標是讓使用電腦的操作就像按電梯, 領錢, 購票一樣簡單.

對於電腦, 常見的操作可粗略分為三項:
  • 執行程式 - 從選單點選欲執行的程式
  • 開啟檔案 - 根據檔案關聯打開某個檔案
  • 設定系統 - 調整系統的音量, 時間, 外觀.. 等
這是草圖:



定義


首先要讓使用者完全的掌握資訊, 因此有頁籤分類的主頁面, 右半邊有巨大的 工具列.

對於執行程式來說, 應該要有一個 "分類" 且 "沒有槽狀目錄" 的選單. 盡可能的讓按鈕夠大且有豐富的圖示和文字說明.

開啟檔案要透過不同類型來顯示, 完全隱藏目錄/檔案階層架構, 直接將同一種類型的檔案顯示出來, 例如: 圖片, 影片, 文件, 音樂. 其中 iTunes 或是 ACDSee 都是很好的例子.

設定系統要盡量減少選項, 使用精靈或是模式讓切換變得簡單.

結語


眼尖的各位應該已經發現, 這草圖和上篇 GtkSocket 的樣子有點相像. 沒錯, 我嘗試在 PUD GNU/Linux 當中實作 Kiosk as a Desktop 概念, 而這個子計畫就叫做 plate UI.

這是目前的廣告圖:



如果沒意外的話, 預計 0.5 版以前就會釋出這個功能.

敬請指教, 謝謝!

3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先不談概念,其實這個工作是 window manager 的責任,只是說,現有的實做太拘泥於某些形式。

我過去的嘗試 (也透過 WM hacks) 可參考:
http://blog.linux.org.tw/~jserv/archives/001702.html

Chen, Ping-Hsun (penk) 提到...

原來如此, 所以用 application 來做算是踰矩了嗎..

拘泥形式指得應該就是 WIMP 了吧?

Unknown 提到...

目標是讓使用電腦的操作就像按電梯, 領錢, 購票一樣簡單....
這種介面在教育上一定非常有幫助,期待中....